潮位儀是用于監測水位變化的儀器設備,廣泛應用在海洋、港口、河流等領域。
1.浮子式原理: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子的升降來感應潮位的變化。當水位上升或下降時,浮子隨之上下移動,通過機械傳動裝置或者傳感器將這種位移轉換為電信號或其他形式的信號,再經過處理后得到準確的潮位數據。這種方式直觀且易于理解,在一些較為平靜的水域應用廣泛。
2.壓力式原理:基于液體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的特性。安裝在水下的壓力傳感器感受水的壓力,根據壓力與水深的關系計算出潮位高度。例如自容式潮位儀能由用戶編程,以4H的頻率進行脈沖式采樣,采樣間隔從1秒到24小時,然后記錄平均壓力數據,潮位精度可達滿量程的0.05%。并且可實時進行大氣壓力、溫度、鹽度、重力、涌潮、海流等要素補償,能立即打印準確的潮位值。
3.雷達式原理:通過發射雷達波或激光束,測量水面到儀器之間的距離。隨著潮位的變化,水面高度發生變化,從而反映潮位的變化。該方式適用于準確度要求較高的測量場合,尤其在比較復雜的水域環境中。
潮位儀的使用注意事項:
1.物理防護措施
-防機械損傷:運輸過程中避免嚴重磕碰,存儲時遠離腐蝕性氣體環境;禁止隨意拋投設備入水,防止水錘效應損壞壓力傳感器。
-結構完整性維護:嚴禁拆除導水堵頭或觸碰壓力膜片,以免破壞密封性和靈敏度。
2.操作規范
-緩速下放原則:將儀器平穩放入測井或其他應用場景,減少水流沖擊造成的動態誤差。
-量程匹配原則:實際水位波動范圍不得超過設備滿量程,既保證有效分辨力又預留安全余量。
3.環境適應性管理
-防腐防潮設計:針對鹽霧腐蝕嚴重的海域應用,建議選用不銹鋼材質外殼及加強型密封工藝。
-溫度補償機制:在各種氣候條件下工作時,需啟用內置溫補算法以維持測量穩定性。